回撤,是指基金净值从最高点回落至某一时间点的跌幅。回撤的钱额,就是基金净值回撤所对应的钱款金额。
回撤的计算方式如下:
回撤 = (最高净值 - 最低净值) / 最高净值 100%
其中:
回撤是衡量基金风险的重要指标。回撤越大,意味着基金的风险越大,净值波动幅度越大。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,应综合考虑基金的收益率和回撤,通过回撤评估基金风险承受能力是否与自身风险偏好相符。
基金回撤是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,投资者应对回撤应采取以下策略:
1. 正确认识回撤
了解回撤是市场常态,不要因此而恐慌。回撤是买入机会,而非卖出信号。
2. 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
在投资前,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回撤较小的基金。
3. 分批定投,降低成本
通过分批定投,分散投资时间,降低单次投资成本,从而降低回撤对投资的影响。
4. 长期投资,获得复利收益
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短期内可能出现回撤。但长期来看,股票市场呈上涨趋势,复利效应会逐渐抵消回撤的影响。
假设某基金最高净值为 1.2 元,最低净值为 1 元。则回撤计算如下:
回撤 = (1.2 - 1) / 1.2 100% = 16.67%
这意味着,基金净值从最高点下跌了 16.67%。如果投资者持有 10000 元的基金,则回撤的钱额为:
10000 元 16.67% = 1667 元
除了回撤之外,基金投资还有其他风险指标,例如最大回撤、波动率和夏普比率等。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充分了解这些风险指标,做出合理、谨慎的投资决策。同时,还需要关注基金的管理人、投资策略和费率等信息,全面评估基金的风险和收益情况。